花包村全村幅员面积3.5平方公里,辖7个村民小组489户1928人,建卡贫困户92户279人,2016年底脱贫摘帽,系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精准扶贫帮扶村。市人大通过实地调研座谈,立足花包村实际,提出“一水二路三居四业五配套”的发展思路,坚持依法扶贫、民主治贫、科学减贫,实现“同步小康示范村、扶贫开发示范村、法治建设示范村”同建目标。 夯实基础,改善民生。按照市委安排,市人大机关组建驻村帮扶工作队,下派第一书记,机关干部结对帮扶92户贫困户,在项目资金、人力、物力上加大帮扶力度。解决行路难,硬化村道路5.5公里、园区路3公里、新居路1.2公里、组道路3公里。解决用水难,建供水站1个,新建水池7口、渠堰2100米,整治病塘8口。解决住房难,新建巴山新居48套、廉租房6套,启动土坯房改造12户35人,易地搬迁贫困户49户149人。解决办事难,建便民服务中心1处、农家超市1处、农村电商1家、村小1所、卫生室1个、文化室1个。 回引创业,助推脱贫。实施回引创业工程,业主董文才投资3000余万元,创办国科现代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发展特色水果产业;业主佘华海投资1000余万元,成立华海专业合作社,发展花卉苗木;业主佘榜军,投资280万元,成立松包梁专业合作社,发展珍稀苗木。辐射带动6户贫困户种植葡萄、西瓜、生姜、芦笋等经济作物,户均增收1.2万元。 培育产业,助农增收。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种植葡萄、不知火等特色水果1200余亩,培植花卉苗木1000余亩、珍稀苗木150余亩。成功举办葡萄采摘节,带动乡村旅游发展,新建农家乐3家,新增加就业岗位30余个,葡萄园今年产值预计400余万元。优先使用本村贫困户就近就业,劳务收入120余万元。全村流转土地1550亩,农民土地流转年收入110余万元。 依法治贫,助力奔康。深入贯彻《四川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开展普法宣传和法治教育,集中学习宣讲12次,群众参与860人次,群众法治观念明显增强。发挥基层人大代表作用,完善村民自治机制,运用民主方式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弘扬孝道文化,培育新型农民,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

花包村一望无际的葡萄园
 干净整洁的园区、通畅的道路
 花包村刚竣工的新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