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书院街到白云台

发布日期:2021-10-19 14:09信息来源:巴中日报 【字体:  

    老巴城有著名的“九井十八街”,其中的书院街和文星街、土星街、东岳庙街等至今仍在。在书院街北侧与一号桥交汇处临河边的一块地段上,原巴中县委招待所修建于此。招待所进门口右边的奎星阁,修建于清乾隆年间,木质斗拱,古朴飘逸;左边两株大黄桷树,盘根虬枝,绿茵如盖。招所里有三栋主要建筑,其中两栋为砖木结构,斜对着排列,外表虽陈旧,但不失典雅。

    招待所虽然地处老城繁华地段,但因为不对外营业,外来人员知道的人并不多。但到了一九九三年十月,招待所忽然成了巴城最知名的地方。这一年的十月二十八日,巴中地区和县级巴中市成立大会在县川剧团召开,巴中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在这之前的一个月,从原达县地区各部门调配过来的干部抵达巴中,被统一安排住在招待所内,后来陆续从通江、南江、平昌三县借调来的同志,由于在巴城无住所,也被安排在这里。同时,新成立的地委、行署、人大、政协及一些部门的办公地点也设在这里。招待所迎来了一批新的特殊的客人,也有了新的代名词。

    那时,乘车从巴城到通江、南江、平昌县城要走两个多小时,到达县地区更是要大半天时间。因此,这批巴中地区最早的拓荒者,周末都很少回家,建区伊始工作千头万绪,不得不利用周末时间加班。不论白天上班还是晚上难得的休息时间,上楼下楼的脚步声和交谈声交织在一起,招待所里充满了欢声笑语。更加之临近巴河,又值秋高气爽的时节,一到夜晚凉风习习,从窗口透出的灯光星星点点,与天空的明月交相辉映,初来乍到的人们都很喜欢这个地方。

    为缓解大家的工作压力,丰富业余生活,我所在的单位决定在招待所内办一个职工舞厅,但没有现成可利用的房子。找来找去,终于在一个地下室里找到一个场地,一百多平方米,里面堆着煤炭等杂物,满是灰尘。我们单位的几个人用了三天的时间清理打扫干净,接通电源,买来简易音响,中间用几根绳子挂起红绸布,一个简易内部职工舞厅就办起了。一到晚上或周末,来跳舞的干部职工还是不少。也许是条件和环境实在太差吧,舞厅并没有坚持多久,但毕竟是当时唯一的一个可以休闲、联谊的场所。

    办公和生活环境虽然差,但新区的各项事业开局良好,起步发展很快。在“狠抓基础、快上工业、活跃商贸、开发旅游”的发展思路指导下,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上台阶、三年迈大步”的目标定位,从交通建设抓起,制约巴中发展的瓶颈很快被打破,巴广公路、巴恩公路、巴达公路相继改建,江北新区建设如火如荼地展开,新的地委、行署办公院规划在新建的三号桥头。

    “宁愿苦干,不愿苦熬!”“我们要早点搬到新建的地委、行署办公院去,我们要带头,我们带好了头,新区建设才会加快步伐!”当时的地委主要领导在领导干部大会上的讲话掷地有声。在这样的动力下,江北新区在两三年内初具规模,地委、行署的办公院也同步建成,就在今巴城江北三号桥头九州商业城和滨河玉盘的位置。办公院里共建有五栋临时办公楼,说是楼房,除了一号楼有七层外,其余的都只有二层,分配给市级领导和“四办”及各直属、群团部门使用。除一号楼外,墙外面都没有粉刷或贴瓷砖,都是毛坯房。后来,在西南侧建了地委招待所,几年后,又建了地委会议中心,相对于办公用房,显得漂亮些。

    在招待所办公两年多的干部们搬进了崭新宽敞的新的办公房,大家都很高兴,干事创业的劲头更足了。新区也第一次有了行政中心,有了属于自己的、真正意义上的“家”,虽然当时的巴人广场还没建设好,但巴城新区中心的地理位置已经渐渐凸显。

    随着地委、行署办公院的落成使用,在外单独修建办公用房的地级单位千方百计找项目、找资金,江北大道两边,往西至白云台,往东至老江北和后河桥,鳞次栉比的一座座楼房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新区在几年内很快得以建设。

    随着三号桥同步建成,特别是巴人广场和江北滨河路建设好以后,地委、行署办公院成了巴城除老城街心花园外最繁华的地段,商业价值潜力巨大。为更好地拓展城市,拉动经济,2000年撤地设市以后,市委、市政府决定将办公院土地出让,建设商业街。同时办公地点搬迁至白台,行政中心第二次发生变化。

    第二次新建于白云台的市委、市政府办公大楼位于望王山下,与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协新建的办公大院成品字形排列,是白云台片区的标志性建筑。办公大楼中间是十九层的主楼,两边是四层的附楼,前面是巴城除巴人广场以外最大的广场,取名人民广场。2009年夏秋之交,市委、市政府直属部门、各群团组织及其他一些没有再单独修建办公用房的单位陆续迁入办公,自此,巴中建地设市以来的行政中心固定下来。

    市委、市政府办公大楼搬到白云台以来,原来的三号桥头开发修建成九洲商业城和滨河玉盘商住用房。随着白山超市、沃尔玛超市及人民商场等大型零售企业入驻,这里成了巴城新的黄金地段,成了最热闹、最繁荣的场所之一。而在白云台片区,随着回风大桥的建成通车,巴城西向通道纵横交错,市政办公大楼周边的土地升值很快,得以陆续开发,凯悦名城、半山逸城等大型商住楼盘拔地而起,巴城的城市面貌、整体气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一年成聚,二年成邑,经年成市。巴城这座东汉开始建制汉昌县的古老而年轻的城市,在一九九三年迎来了新的发展起点并不断嬗变。特别是近十年来,“一城两翼”蓝图描绘浓墨重彩,经开区新城、恩阳新区建设发展迅速。今天,我们品评并审视巴城的发展变化,不难发现,作为一个城市中枢,市委、市政府行政中心的几次挪位变迁,在人口聚集、项目发展、结构拓展、界面更新、品质提升上带来了强大的资源整合力。

    今天的巴城,再也不只“九井十街”,再也不只是建区前两个多平方公里的格局。世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城市也不例外。从招待所到三号桥,从三号桥到白云台,变迁的不只是地名,变化的不只是时空,更是一个城市的灵魂与精神。随着巴中“三市两地一枢纽”发展定位,巴中行政中心必然还会发生新的变化,具有中等城市规模的巴城必将会以新的形态、业态、文态、生态、神态屹立在川东北,展现在巴蜀大地。

责任编辑:赵越 审核:唐培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巴中市人大常委会网站地图
电话:0827-5263771 地址:巴中市江北滨河北路西段58号
蜀ICP备07004332号 网站标识码:5119000040